隆重熱烈的歡迎儀式
參觀美麗的校園
趙瑞江校長與新羅大學外事辦老師合影
2011年7月25日至30日,由校長趙瑞江帶隊,教務處長和實驗中心、人文系、財經(jīng)系、蒙文系、工程系、計信系、農牧系、師范部、綜職部主任組成的一行12人學習交流考察團應邀赴韓國新羅大學進行了為期六天的教育教學考察與文化交流。 新羅大學為考察團舉行了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儀式,招待室里掛著標有兩國國旗的歡迎條幅,外事科長主持了歡迎儀式,副校長金允經(jīng)教授代表校長(校長在國外考察)致了歡迎詞,并播放了學校宣傳片,使考察團成員在第一時間內就對學校有了宏觀概括的了解。 為了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趙校長特意要求新羅大學把考察團人員安排在新羅大學新建的留學生宿舍樓住宿,并在學生食堂用餐。通過切身體驗,感受了留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與食宿條件。 在具體的學習考察過程中,有座談,有校容校貌瀏覽,有教學條件、設施的參觀學習,有教學、科研、國內外辦學等成果的展示學習,有韓國民族文化的了解、體驗、感受??疾鞂W習內容豐富多彩。 走進新羅大學,校容校貌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校園內景色秀麗,樹木蔥蘢,綠蔭如蓋,山泉小溪淙淙,流水潺潺,清新空氣使人神清氣爽。到處鳥語花香,養(yǎng)眼養(yǎng)心,環(huán)境十分幽靜、雅致,極利于學生靜心學習、養(yǎng)優(yōu)雅文明品性。學校的設施質樸、簡潔、自然、大方。方便管理,方便使用,細節(jié)處無不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內涵與意味。校園沒有大門,沒有圍墻,學校與社區(qū)相容。學校體育館與圖書館等一些設施對外開放,使普通市民也能共享到這里優(yōu)越的教育資源。新羅大學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始建于1954年,前身是釜山女子大學,1997年改制為綜合性大學,更名為新羅大學。她坐落在韓國第一大港口城市釜山,背倚白楊山,遠眺洛東江,依山傍水,山環(huán)水抱,連續(xù)多次被韓國大學報評為“韓國十大優(yōu)美校園”,是學生學習的最佳之處。 新羅大學安排外事辦精通漢語的安老師、李老師和遼東學院在新羅大學留學的楊老師帶領考察團參觀了學校的圖書館、生物研究所、各專業(yè)實訓室、辦公區(qū)等,還有韓國民族文化標志性的場所。通過參觀了解了新羅大學的辦學理念,她以“真理、創(chuàng)造、博愛”作為學校的校訓,致力于繼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用創(chuàng)造性的努力研究學問、探索真理。以韓國教育的基本理念為立足點,研究和傳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深奧學術理論及應用方法,陶冶學生具有民主國家市民應該具備的品行和人格,培養(yǎng)引導國家走向未來的優(yōu)秀人才。 新羅大學非常注重國際聯(lián)合辦學交流,注重與國際教育的接軌與滲透。學校不僅從世界各地聘請了一大批在學術和教學領域中享有盛名的教授、學者擔任客座或兼職教授,而且還和許多國家的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自建校以來,新羅大學先后與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幾十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為了促進韓中文化教育交流,從2001年開始,新羅大學直接面向中國招收各類留學生。目前,新羅大學和中國20多所學校建立了國際交流關系,不僅是師生的互相交流學習,更致力于兩國教育、文化的交流與學習。在和中國建立交流關系的這些學校中,我校是唯一一所專科學校。而且,和我校的交流關系發(fā)展最快,交往也更為密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我校與新羅大學聯(lián)合辦學始于2009年。2009年5月,我校校長趙瑞江與韓國新羅大學校長鄭弘燮在韓簽署了《阜新高等專科學校和新羅大學合作協(xié)議書》,按協(xié)議內容,自2009年起,我校將與新羅大學實行2.5+2模式聯(lián)合辦學,即我校??茖W生在本校修完兩年半課程后,可直接進入新羅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習,兩年修完規(guī)定課程,達到畢業(yè)條件的,可獲新羅大學本科畢業(yè)證書和學士學位。國家教育部承認學歷。此外,兩校間還可進行教師交流,學術信息及資料交流,舉行短期學術項目及文化研修項目交流等。如今,我校已有兩批留學生赴新羅大學留學。 通過這次考察交流學習,我校與新羅大學聯(lián)合辦學又有了新的進展。在專升本派送留學生的基礎上,又達成了兩校學生互訪學習,我校學生單方面受益的協(xié)議,同時探討了派骨干教師到新羅大學進行具體教學方法上交流學習的意向??疾靾F考察學習還沒有結束,新羅大學關于兩校進一步合作的協(xié)議函就已經(jīng)傳真到我校辦公室。合作協(xié)議內容為:從2012年3月開始,新羅大學每學期接受我校兩名學生到新羅大學交換學習,每名交換學生可以在新羅大學學習一個學期,學費全免,學生可以學習韓國語進修課程或本科課程。 此次考察學習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兩校之間的合作友誼,對考察團成員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教育的理念和認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與管理中,我們將更加注重細節(jié)化管理,提升人性化內涵;注重知識、理論和技能教學的同時,更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重人性的培育與養(yǎng)成;進一步拓寬專業(yè)與學校的辦學模式。
|